上周,青亭网曾报道MagicLeapWorld应用商店中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应用类别Concepts,其中四款首发应用中有一个名为《华尔街日报股市数据》的AR应用,也是少数将图表数据以3D形式呈现的一款应用。
将2D数据变成3D可视化好处多多,比如让你快速直观地分析和分享数据,就像是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比较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包括3D点云、地图可视化,此前也有一家名为BadVR的公司推出将WiFi、蜂窝网络、蓝牙信号等数据变成3D可视化模型的SeeSignalAR应用。
而《华尔街日报股市数据》则是将股票行情转化成3D立体的辐射状散布图,在其中你将能看到每一只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它的特点是色彩十分鲜艳,而且圆盘状更符合我们原本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3D图表所能表达的语言在过去却很少被探索,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3D图表类型或许能解决上述问题。不过Roger也表示:3D图表也有一定弊端,比如如何避免在立体数据中丢失方向,大规模的可视化数据是否会让人觉得害怕?因为3DAR能够与真实环境相融合,其所能表达的内容比平面媒介还要更多。
举个例子,此前Roger曾发布过一个描述纳斯达克21年数据变化的VR应用,在其中行情图从2D变成3D,你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感受股市大盘的波动,而且根据市场变化,3D行情图的宽度也会变化,在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的时候极其狭窄,你会感觉自己仿佛要从山顶上掉落深渊,在VR中看起来还是比较震撼。
与VR应用不同,《华尔街日报股市数据》基于MagicLeap空间计算,你在观看3D数据的时候也能看到周围的真实环境,不过这并不影响沉浸感,因为其中的3DAR图表也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类似于逼真的物理交互。
在《华尔街日报股市数据》中,你不会因为数据起伏而感受到震撼的动荡感,而是将看到由行业、市值、日百分比变化、平均量和时间5个维度组成的行情数据图表。而要想将这些大量信息整合在一个圆形辐射状图表中,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这看起来足够明确的图表中,包含了每一只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股,并以分布在圆形网格上的球体来表示,而球的体积则代表股票的市值。圆形网格被分为多个扇形,每个扇形拥有不同的颜色,代表股票的行业。此外,代表股票的球体可能位于网格的正面或者背面,这代表了它的日百分比变化,如果正好位于网格上,则代表行情没发生改变。
股票的平均量,指的是股票交易的活跃度,这是由球体与圆心的距离来代表。通常,你可能会觉得距离圆心越远,活跃度应该越高,呈增长趋势。不过,由于大多数股票的活跃度较低,如果以上述方式排列,则它们将集中在圆心部分,难以分辨。因此,Roger和团队采用了相反的方式,这样活跃度低的股票就能分散在圆周部分,看得也更清楚。因此,交易活跃度最高的股票将位于圆盘最中心、最明显的部分。
为了探索3D可视化数据的更多可能性,Roger甚至还曾尝试采用雷达气象地图的方式来布局行情数据,可以让你加速播放整日动向,这将适合观测大盘走向的整体趋势。Roger认为,3D数据的变动在未来也能找到自己的用途,为数据增加新的维度。
据悉,这款应用的开发初衷并不是为了改变股票交易方式,其实只是希望将股票行情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应用中,你可以在多种不同角度查看3D图表,从而产生新的观点。相比之下,市面上几乎很少有能够支持这种等级数据吞吐量的图表,Roger认为《华尔街日报股市数据》将成为解读高维度数据的新方式。
有了这款应用,不熟悉股票的人或许也能选出几只值得关注的股票,此外整体来讲它提供了一种让我们理解数据的新方式,长期来讲可能会对专业股民产生一定影响。
Roger表示:XR的能力在于,我们平时在2D屏幕上感受不到的东西将能够在3D中呈现,不管是像过山车一样的股市动向,还是5个维度的立体圆形行情图表,都为我们带来了平面所无法实现的更加直观的感受。
他还认为,数据可视化将会是未来普及的XR应用之一。目前高维度的复杂数据通常需要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因为这种数据对于人类来讲过于复杂。而空间计算技术将通过立体可视化的数据,将数据理解的能力还给人类。本文系青亭网翻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