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型省份建设基础,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新福建建设提供持续源头供给和创新支撑。
VR网了解到,近日结合福建省实际,福建出台《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立足福建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具有学科比较优势的研究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围绕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光催化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纳米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应激细胞生物学、恶性肿瘤分子机制、激光生物医学检测,分子设计与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病虫害灾变机理等福建省优势特色学科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跟踪国际科技前沿,聚焦新一轮技术变革,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以及石墨烯、增材制造、高效储能、定位导航、智能可穿戴设备、VR、海洋装备制造、蓝色粮仓、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科学问题研究与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创造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合作机制;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到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规模达7500万元以上,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增加经费投入,聚焦福建省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需求。
《意见》还提出,要探索建设福建省实验室,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特色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力争到2025年在能源材料、海洋科学、网络信息、先进制造和医药健康等领域,布局建设若干个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福建省实验室,努力形成具有国内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创新高地。到2020年,力争福建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2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达24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