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Brad Herman和Shiraz Akmal离开了美国梦工厂,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SPACES。该公司致力于探索沉浸式娱乐的更多可能性,并获得了Comcast Ventures和VR Fund等风投公司的资金支持。
SPACES刚刚成立时便发布声明,称正在开发有关LBS+VR的解决方案。而去年,他们宣布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并将和中国的“宋城”主题公园建立3000万美元的商业合作。不过在此之后,SPACES似乎就没了消息。
在蛰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后,SPACES通过一款“走进终结者”主题的VR游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该游戏主要基于背包式的VR主机来为玩家呈现一种奇妙的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效果。此外,SPACES还计划推出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分数排行和视频录制等。他们表示,这些功能将比The VOID 和Dreamscape Immersive中所达到的程度还要更进一步。
SPACES的CEO Akmal表示:“是不是最先进入市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最好的作品进入市场。”
一般来说,VR游戏会向玩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VR情境,诸如捕捉鬼魂、潜入别国基地、调查外星人等。玩家们可能上一秒还坐在舒适的家中,但带上VR头显的下一秒,他们就摇身变成了《人猿星球》中的人猿,或是变成了《刺客信条:荣耀崛起》中的Rocky Balboa。
而在《终结者》的VR情境中,则是将玩家模拟成为一个机械人,并赋予其“从天网手中拯救未来”的使命。不过和其他游戏不同的是,SPACES想要创造的是玩家在家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更为沉浸式的VR体验,比如借助风或者其他物理辅助来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同时,他们也计划提供其他游戏尚不具备的私人社交功能。
众所周知,VR体验的创造者们在仿真情境的同时也会不断地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以试图在真实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平衡,而SPACES创造的《终结者》VR体验则显然对情境的真实性要求更高。
其次,SPACES还重点解决了VR游戏中不同玩家的面部识别问题。在玩家进入《终结者》VR游戏前,VR设备会对玩家的面部进行扫描,并以此为原型来完成玩家到“机械人”的转变。
在《终结者》的VR情境中,玩家的替身都是和电影里一样的机械人,但每个机械人的脸却是根据玩家真人来定制的。虽然这种解决方案并没有让VR替身的脸部更富有生气,但它确实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VR情境中的玩家可以迅速地识别彼此。而且,游戏的全身追踪系统还可以使玩家轻易地同其他玩家进行交流和互动。相比之下,其他的VR游戏则需要让玩家为自己的替身选择一个人物或颜色,这也就意味着玩家要在受到像鬼魂、外星人或机器人攻击时记住哪个颜色对应哪个玩家,而这无疑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我们认为,人们更倾向于做自己,就像《终结者》那样,尽管你事先就知道事情会有多严重,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Akmal说道。
此外,SPACES还将VR的交互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玩家在游戏中除了可以追踪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显和枪之外,SPACES还在追踪的对象旁增加了一些环境效应和触觉模拟等。相比The VOID和Dreamscape Immersive,SPACES将《终结者》的故事与环境的交互性联系在一起,既令人难忘,又十分有趣。正如下面的这幅图片中,那个拿着毒气罐的女人就很好地描绘了SPACES所追求的感觉。
“我们想突破娱乐的极限,” Herman在声明中表示,“SPACES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带玩家和他们的朋友进行了一场难忘的冒险。在《终结者》中,我们的团队创造了一种融合了物理道具、动态运动和环境效果的特殊的VR体验。粉丝们不仅会喜欢,而且还会想要一次又一次的去体验。”
SPACES很快就会宣布他们遍布世界各地的体验点的位置,与此同时,他们也邀请《终结者》的粉丝们去其官方网站上进行注册以获得更多信息。据透露,SPACES将会在网站的用户中选出首批体验《终结者》VR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