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应用VR\AR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12-11 17:05:46来源:VR网


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便捷化、共享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对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VR网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该《意见》中着重提出要鼓励应用VR\AR技术,研发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等。

无我VR 聚合新闻

《意见》要求,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应用,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水平加快提升,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产业链逐步形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互联网为依托、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并加快发展,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健康服务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其中主要任务有五大部分:深化中医医疗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互联网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信息化、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交流、规范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应用,以下是该《指导意见》节选: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互联网服务

鼓励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信息服务。鼓励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构建中医养生保健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服务包)。鼓励应用“网上下单、实店消费”等O2O模式,研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应用程序。构建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库、知识图谱,打造中医养生保健智慧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理念、方法与产品,主动推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推进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智能化。打造中医健康云,构建开发具备中医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和移动终端,实现中医健康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评估,建立个体中医健康档案。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制定信息共享和交换标准。发展第三方在线中医药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

加强中医特色康复信息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中医康复服务领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提供康复评定、服务过程记录、效果分析、长期跟踪等中医特色康复信息服务。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康复数字化诊疗系统,提供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等功能。推动中医医疗机构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康复诊疗信息共享,提供远程康复诊疗、双向转诊、康复教育等服务。鼓励应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以及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技术,研发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和智能康复器械产品。

发掘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资源

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编制中医药文化数字资源总目录,建设中医药文化素材库和信息资源库。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引导开发一批适合移动新媒体传播的中医药文化精品佳作和科普作品,创作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数字产品。推动建设覆盖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平面媒体等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和客户端。加强智慧型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场馆、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创新交互体验应用。

打造智慧中医药健康旅游。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优势资源,搭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开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等旅游项目和产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广“网上虚拟感受、网下实体体验”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即时互动,增强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科学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新闻媒体更多>>
  • VR网
  • Yivian
  • 青亭网
  • 麦逗VR
  • VR陀螺
  • 魔多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