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HTC在北京召开Vive开发者峰会。除了公布Vive首款针对国内市场的VR一体机VR Focus外,还介绍了包括硬件、内容、支付渠道等在内的一大批合作伙伴,其Vive Wave开放平台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自谷歌11亿美金收购HTC部分手机资产后,这笔体量不小的资金是否会用于VR业务的加速发展呢?在市场发展缓慢的环境下,一体机的发售是否能带来新的转变?以“领头羊”自称的Vive能否肩负起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蜜蜂网带着一系列问题,与HTC Vive虚拟现实新科技部门副总裁鲍永哲进行了对话。
11亿美金去哪儿?
“卖手机业务全力押宝VR的说法是错误的”鲍永哲再三强调了这一点。
在此之前HTC内部分为三个团队,与谷歌合作的Pixel团队、U11手机团队以及做VR业务的Vive部门,彼此相互独立。
交易发生前,HTC并不缺钱用,手中握有足够的现金,无论是HTC财报还是鲍永哲都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和谷歌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时谈收购,谷歌有自己长远的计划,我们也看到了谷歌想要在手机领域有所作为的决心。如果他们自己组建团队可能要浪费几年的时间,所以这件事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大家都是彼此满意的”。
事实上本次交易并没有对Vive部门产生很大影响,虽然进行了业务调整,但是HTC对于VR的发展方向和节奏不会改变。依照原先的目标逐步推进,部门预算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调整。
“为了VR而卖掉部分业务、11亿美金全力押注VR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部门相互独立的原因,鲍永哲对自家手机业务部门并未过多评价,但肯定的是并没有如外界所说HTC放弃手机业务,前不久U11 plus发布就是一个证明。
交易与VR撇清了关系,但新的问题来了,原本富足的现金再加上这11亿美金,HTC到底想干嘛?
一体机和“一体机”
由于手机业务的惨败、对于大陆市场奇特的态度,因此媒体隔段时间就要HTC出来“鞭尸”。然而独立的Vive则显得不太一样,极其重视大陆市场。
简单回顾一下Vive一体机的时间线。首先今年五月份,谷歌I/O公布将与Vive合作VR一体机的消息;随后,今年ChinaJoy期间(7月底)和高通一起的媒体发布会上,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提到了双方将会合作针对国内市场的VR一体机,与谷歌一体机是不同产品,也就是本次亮相的VR Focus。
发布会同一时间,外媒fast company报道称谷歌和HTC发言人确认双方取消了一体机合作计划。而鲍永哲则表示,“确实今年我们会先发布针对国内市场的VR Focus,但取消与谷歌合作一体机的说法并不准确。我认为用暂缓一词更合适,我们其实还有一系列合作在谈,但今年会暂缓谷歌一体机的计划。”
Vive选择暂缓国外而主攻国内市场。
新发布的一体机能否改变国内VR行业尴尬的局面呢?汪丛青觉得只要体验OK,能够打动用户买单。而鲍永哲认为,一体机性能确实不如Vive,但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用户的需求。同时相比Vive,一体机的成本能够大幅降低。
此次大会上,汪丛青公布了一些数据,其中国内VR一体机的销售增长速度最快。或许如其所述,在体验合格、内容数量满足的情况下,一体机是可以有所发展的。
改变与合作
“在过往我们一直很重视硬件的销售,甚至硬件的销售是唯一的目标,但现在我们更希望看Wave、Viveport、Focus等整体生态的发展。”
硬件有了,但想要打开市场,单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这是HTC在PC VR上收获的教训。
因此我们看到了Vive Wave开放平台最大的改变,不再吃独食,而选择与国内移动VR硬件厂商抱团合作。爱奇艺、暴风魔镜、小鸟看看、小派科技、创维酷开、海信聚好看、创通联达、亿境虚拟、IDEALENS虚拟世界、努比亚、360手机以及广达电脑12家硬件厂商为Vive Wave站台。
除了与直接竞争对手握手合作外,Vive还把目光瞄准了手机厂商。鲍永哲透露,有在和手机厂商讨论合作的方向,不排除预装等合作形式的可能。
设备普及量不够,内容收不回本,无力继续;设备缺乏足够多的好内容,用户不买单,难以普及。Vive做出改变,选择合作也是为了解决“鸡生蛋”的问题,大家共同先把市场蛋糕做大。
“只靠我们一家努力是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明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说服更多国内厂商加入进来一起合作。”
合作的另一个重点——与Unity携手的原因之一也是看重其拥有百万级别的移动内容开发者。通过从开发引擎对Vive的优化支持,实现一次适配多平台、一键上传Viveport平台,从减轻开发者工作量的角度帮助他们。
说白了,通过合作为移动VR更快导入更多开发者和内容,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设备。
提到合作,也不得不提到“若即若离”的Valve,其与Vive之间目前的关系究竟如何呢?鲍永哲向蜜蜂网记者表示:“我们现在与Steam合作还是不错的,所以现阶段更希望聚焦在移动VR内容平台构建上,一步一步来。”
“领头羊”的烦恼
我们时常会看到,HTC Vive中国区总裁 汪丛青在公开场合发言时很喜欢把Vive比作VR行业的领头羊,当然在Vive的PR稿件中也是如此,但想要获得领头羊的殊荣,势必要面对更多的舆论压力。
Vive此前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分看重盈利,与Oculus扶持相比不够大方。
鲍永哲也承认了这种压力的存在,“我们一直想为行业做些事,包括前阵子在国外与博物馆合作Vive Arts等,这些项目其实都不是为了商业利益。”
面对Oculus的金钱攻势,鲍永哲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做法,“我们无法满足每一个开发者的需求,相比金钱,我更倾向于通过渠道和资源推广来帮助他们。随着Vive Wave推进,未来我们对开发者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无论是PC VR,又或者是移动VR,汪丛青都希望Vive成为高端品牌的象征和标杆。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保持领头羊的称号,Vive必然会面对更严格的要求和指责。
改变与合作能否为行业带来更加积极地变化,也需要时间证明。
TO B还是TO C
通过一些内容开发者的反馈,Vive设备在C端方面的量是极其有限的。随着对VR教育、VR阅读等行业应用的大力推动,Vive也被扣上了过分看重B端,而在C端作为不够的帽子。
鲍永哲对此进行了解释,“国家与国家之间情况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我们C端的设备量是高于B端的,但不排除C端买了作为B端用途的可能。此次推出的VR Focus一体机虽然也可以进行行业应用的使用,但更多是面对消费者市场。行业应用有很大的潜力,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和放弃C端市场的开拓。Vive Wave的出现也是为Viveport提供内容储备。”
行业和未来?
“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逐步推进,其实行业冷静下来我们一直认为是件好事,这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对于AR和VR社交也有所布局,但也仅仅是布局的阶段。”
充足的资金并没有让Vive盲目提速,而对于微软MR头显厂商入场,明年设备出货量预测鲍永哲也保持了冷静的态度,“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明年设备出货量会突飞猛进,虽然渠道变多了,但目前来看体验和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
“VR行业的冷静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认真做内容的团队,而行业急需要解决其实是如何抢占更多用户的使用时间(相比其它设备)。当VR能够体现自身价值,价格并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