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已到。”
经过将近半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在VR圈里人和小米前卫科技者热切的目光关注下,小米VR摘下了神秘的面纱,落落大方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从2016年开始关注VR行业的诸位老司机来说,提起小米在“虚拟现实元年”发布的那款“玩具版”手机VR盒子,诸位想必还有印象;如今,代表现阶段虚拟现实行业主流技术水准的小米VR一体机终于登场,个中滋味如何,大家心里有数。
VR老司机和资深米粉想必都还记得这玩意儿
好了,鉴于这款千呼万盼始出来的设备在整场发布会中占据的亮相时间并不长,许多内容与技术细节都是一笔带过,在发布会结束的当下,就让我们查缺补漏,趁热介绍一下小米VR一体机这款值得瞩目的产品吧。
关于来历
对于VR行业中人来说,Oculus绝对是个人尽皆知的关键字;但对于初次接触虚拟现实概念的新朋友来说,这个古怪的单词显然只会让大家摸不着头脑——所以说,一点基本的介绍还是很有必要的:
Oculus Rift CV1,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典范级VR设备
Oculus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科技公司,于2012年7月在美国加州成立,其代表产品为Oculus Rift,一款需要连接PC使用的VR头戴式显示器设备(即VR Headset,VR头显);在2012年8月,这款设备在Kickstarter上成功筹集到240万美元,成为当时科技新闻的热点;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将以20亿美元的报价收购Oculus(实际收购成本超过23亿美元),成为当时创投圈的焦点事件;就某种意义来说,要评选近年来虚拟现实浪潮的引领者,Oculus无疑是当仁不让的冠军级种子选手。
Oculus Go,一脉相承的设计风格
具体到产品方面,尽管开发者套件原型公布于2012年,但直到2016年,确认最终规格的民用版Oculus Rift方才正式发售;除此之外,在2017年第四季度,Oculus宣布推出一款与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制造商联手开发、无需连接PC即可独立运行的VR一体机设备“Oculus Go”——没错,这家来自国内的厂商就是小米,而这款经由跨国合作诞生的设备,其实就是今天正式亮相的小米VR一体机。
小米VR一体机与Oculus Go,同卵双生的一对姊妹
所以说,尽管看上去似乎造型平淡无奇缺乏亮点,但这种印象纯粹是抄袭模仿甚众导致“泯然众人矣”而已——外观原案确实归属于小米VR一体机这边。至于外表之下的技术含量,这么说吧,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拥有目前VR行业最出色的研发团队,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卡马克——稍微有点游戏履历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这个德州奇才极客有多神;顺带一提,加入Oculus团队之后,卡马克明确表示过看好高技术含量的移动VR平台。
关于体验
简明易懂的VR一体机定义
OK,了解过基本状况,接下来让我们聊点更实际的内容: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雷军已经很明确地介绍了“VR一体机≈高性能手机+VR光学系统+传感器+体感手柄”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VR体验离不开高配PC”传言这次是彻底破灭了,大好事。
柔性固定绑带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卧姿体验毫无压力——躺下还怕啥眩晕啊
至于实际的佩戴体验,从Oculus一贯的产品设计水准来看,远胜国内同价位产品基本是毫无悬念的——市面上确实存在与小米VR一体机使用体验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胜出的同类设备,但此类产品的售价往往会比小米VR一体机高出一倍甚至更多;另外,我诚恳地劝告诸位一句,倘若那些售价一千出头但做工粗制滥造的杂牌VR设备曾经给诸位留下过糟糕的印象,那么请务必要再来试试这次的小米VR一体机——尽管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眩晕”“沉重”一类的负面报道,但如今已经是2018不再是2016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经过不断总结完善经验教训进行迭代,一线VR厂商出品的新设备早已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值得亲自体验重新见证。
至于“到底有哪些游戏可以玩”,看看这张Oculus平台游戏商店的截图——注意右上角滚动条上的红圈,这仅仅是“最畅销”分类下的九牛一毛而已;另外,右上角那款挺好玩的
除了佩戴体验,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无疑就是“内容质量”一项——这么说吧,虽然小米VR一体机属于移动VR设备,内容库与PC以及主机VR平台确实存在差异,但凭借历经长期积累发展已经得到对应用户认可的Oculus平台做后盾,游戏内容方面的乐趣还是有所保障的;再顺带一提,从发布会放映的预告片来看,尽管只是惊鸿一瞥,但确实能看到某些意料之外的另类杰作——对于热爱艺术的文青朋友来说,小米VR一体机可能会带来一场不乏惊喜的体验之旅。
关于展望
这一代VR合作一体机能成功吗?答案恐怕一言难尽,一方面,能与Oculus进行合作,在技术方面的表现肯定要比大多数创业公司更胜一筹,毕竟约翰·卡马克这张底牌的含金量我们人尽皆知;另一方面,即便如此,和PC平台的VR设备相比,建立在移动平台的VR一体机硬件性能无疑要逊色得多,在如今这个民众依旧相信“性能致胜”的大舆论环境当中,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吸引消费者欣然掏包购买,这恐怕就是个艰巨的挑战了——看看在过去一年中手机VR盒子的衰落与VR一体机的现状,小米VR肩膀上的压力有多沉重,大多数人都不难想象。
——《小米与Oculus合作的VR一体机,在他们眼中能成吗?》,个人旧作
设备的软硬条件与潜在消费群体皆已就位,接下来就看营销了
和本次发布会上的其它新品相比,雷军对待小米VR一体机的态度显然要谨慎得多,大部分发言都集中在了“介绍产品概念”这个主题上;尽管面临的是一片潜力可观的崭新市场,但以拓荒者的身份从无到有建立商业规则培养用户群体创造消费生态圈,对于如今的小米来说依旧是个不折不扣的挑战——别忘了,VR行业完全没有可以全面借鉴的产品与市场经验,哪怕是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Valve、Sony、微软和Facebook,目前也仅仅是维持在小心翼翼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驱逐黑暗的薪火何时能燃起,统治行业的征服者何时能降临,目前谁也不能下定论。
然而在另一方面,希望依旧是存在的。
改变行业,从价格成本战开始……
就像在智能手机行业从无到有打出一整片江山一样,小米的企业DNA里向来不乏绝地求生开疆拓土的基因片段;凭借规模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逐步走向完善的产品生态链,倘若能顶住各方阻力坚持奋斗下去,胜算依旧是存在的——不仅如此,按照小米一贯的产品定位,一旦成功,最终开拓的将是规模更大消费能力更惊人的C端市场——这对于VR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恐怕已经无需我多说了吧。
归根结底,小米VR一体机是一款带有鲜明小米特色的设备,它的出现,固然动摇了某些场上选手的利益(价格战,懂小米的人都懂),但对于整个VR行业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既然苟活在B端市场注定不是长久之计,那就让有能力的破局人打破束缚行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建立新规则吧——“VR寒冬”当然不会主动消退,或许是时候来一波猛酒烈火打破僵局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