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张渲染图,行业人士和读者们解读Magic Leap One

2017-12-22 16:40:30来源:99VR视界


无我VR 聚合新闻

12 月 20 日晚,Magic Leap 在官网公布了一款名为 Magic Leap One(简称 ML One) 的 AR 眼镜。眼镜采用分体式设计,同时配置一个无线 6 DoF 手柄,以及一个可夹在裤兜上的移动处理单元(被称为 Lightpack)。但是99VR视界小编发现,目前官网只公布了产品的渲染图,并称其具有强大的光场成像效果,可实现室内三维建模,具有语音、手势、眼球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

切实的说,关于真实的产品实物长什么样,佩戴如何,屏幕、重量、续航等等很多细节问题未曾公布。

对于神秘的Magic Leap公司发布的第一款产品,99VR视界小编收集了一些行业人士和读者们的看法。

小米 VR/AR 产品总监马杰思

说两个比较特别的设计。

无我VR 聚合新闻

一,我尝试去理解这个奇葩ID,意义在于让你只能通过镜片看外面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虚拟物体真实存在的感觉,如果左右上下像普通眼镜一样是开放式的话,眼睛的余光会让虚拟物体出戏,感觉更像是在看屏幕,玩过 HoloLens 的同学应该会有同感。比如你会看到虚拟人物的腿被砍了一半,头被砍了一半的感觉,玩 HoloLens 的 Fragments 时感觉会特别明显。大家自己带着普通眼镜试试看离你比较近的站立的人,注意自己眼镜之外的视觉范围有多大(很大!),就会感受很明显了。这样遮挡起来可能可以创造沉浸感,所以谁说 AR 不需要大 FOV。

无我VR 聚合新闻

无我VR 聚合新闻

二,可以看到 Lightfield Display 还是极大减小了镜片上部结构体积和前后厚度,光学方面确实比较独特,比起采用顶部显示源+光学镜片折射(光波导或自由曲面等)在形态上来说更有想象空间。如果拿掉所有 Camera,应该是一个前部体积较小的产品。

总之是猜测而已,拭目以待吧。

uSens 凌感科技技术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主任马赓宇

采用分体式设计是因为计算量很大,需要独立的计算和供电单元,而且显示技术更复杂,可能显示模块也不好小型化。

关于光场成像,光场显示的计算量会比传统 2D 渲染方式的计算量大很多,不知道 Magic Leap是怎么解决的。在实现中有没有 Trade-off。看到一些试用者的体验,都说效果很好。但是视角还是很小,这点会影响用户体验。

关于三维场景重建,从它配置的灰度镜头和深度镜头数量,SLAM 的工作模式应该更接近 HoloLens。可以对房间进行粗略的3D 建模。深度相机的硬件参数可能和 Tango 类似,但是精细的 3D 建模并不是 Magic Leap 的核心需求,所以猜想第一版的产品中,3D 建模只是一个附加功能。

关于交互,语音和手柄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计算量不是很大。HoloLens 只是识别两种简单手势,计算也不太复杂。眼球跟踪技术暂时不好判定。实际上,整个系统中计算量比较大的,一个是显示技术,一个是 SLAM 技术。显示要生成四维的图像,比传统的 2D 屏幕计算量大很多。SLAM 要处理多个摄像头的数据,本身计算量也很大。

Magic Leap 主推的是它的光场显示技术。这个是和 HoloLens 最大的区别。从用户角度讲,HoloLens 显示的虚拟物体,用户看到的都是清晰的。但是Magic Leap光场显示,只有在用户眼睛对焦到的深度上,物体是清晰的,其他深度是模糊的。

最后能产生的影响程度还是要看用户体验是否舒适、自然,以及内容是否吸引人。价格应该比 HoloLens 贵不少。

Idealens 创始人兼 CEO 宋海涛

(声明:按照图推测,肯定有猜错的地方,我只是抛砖引玉。)

无我VR 聚合新闻

我按照图推测下。Magic Leap One 用了光纤扫描光场显示技术,两侧突起那部分即是,按照我和 Google 首席科学家讨论的结果,他们可能用了 6 阶(数字)光场,大概是 12 到 24 根光纤组成单侧一组,分辨率应该是单目 2.5K 左右,但实际上看起来看不到颗粒感,由于激光器的连续调制导致。

光学方案看起来似乎是多层 DOE(据内部人士说看起来 FOV 比 HoLoLens 大的多),我估计在 60 多度;两侧上面和侧面 4 个是广角 Global shutter 的 SLAM 用途的摄像头,两侧中间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焦距的前置摄像头(亮灯提示在拍摄,可以单独工作),中间两个是 TOF 或编码结构光的深度摄像头,用于平面构建、手势识别和物体 3D 建模支持;后面我们看不到的部位一定有两个眼动摄像头,不然他们的计算力一定不够做光场渲染。

后面两侧线缆接入和输出,推测 4 个 SLAM 摄像头的算法处理是他们单独开的 ASIC 做的,眼动处理应该也是,中间的深度摄像头数据应该也在定制 ASIC 上做了计算,这些 SLAM、深度、眼动计算值等输出到主机,主机把渲染完的结果按照 6 阶光场的定制编码方式发送到头上再做特殊解码显示,而且要达到 90 FPS 以上。

如果你能大概看得懂我说的,就可以理解他们为啥需要融资 20 亿美金了,这里面基本所有的基础级东西都是要自己研发定制的,节约点的话,差不多三五亿美金还是要的。另外,按照外观模具来看,这可能是 PR1 的机器,还有些粗糙的地方。

无我VR 聚合新闻

对于 Magic Leap One 的显示光学原理,包括他们用的光纤扫描显示(为什么照片中左右两侧要突起两块),他们的像素遮蔽技术(为什么你在体验时不能看到显示画面后面的真实景物,在强光下也一样。另外你看到的照片里面会发现里面的镜片是倾斜的),他们的光学系统里有一段宽度厚度。

Magic Leap 比你们想象的更加专业,世界上能达到这个级别的系统专家估计也不会超过 10 个人。

上海科技大学曹煊

基本和我们早期预测的一样,是分体式的,一个单独的处理单元。光场的计算比传统的图形图像计算要占用更多计算资源。目前嵌入式处理器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光场显示肯定比微软 HoloLens 要更多的计算资源,眼镜的重量就会增加,为了确保佩戴舒适度,必然要把计算平台分离眼镜。

网站上说了,当前只是效果图,最后实际产品可能与原图不一致。我的感觉 ML One 就是 HoloLens 的升级版,视觉、听觉、交互各方面都会有改善,但是也还不至于会引起市场的全面惊呼。

耐德佳 CEO 创始人兼 CEO 程德文

无我VR 聚合新闻

外面看不到里面,透过率肯定不高。最后一张图还是挺像的吧,粉粉的应该是镀了分光膜之类的。又或真的是多重波导,导致透过率低?期待解密!

VR 从业人士蓝胖子韩冰

假定 Magic Leap 初衷真是把多项革新通过海量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它就就是下一个 Oculus,思路专利是牛X,但一代产品一定是被竞争对手拉上中国的工程制造能力吊打的完败。在消费者市场中,一定会被苹果这类老江湖完虐。

如今 Magic Leap 可能仅仅是资本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而已,熬到多项基础模组先后成熟之后,比苹果先推出产品半年,成功上市,离场变现就完结撒花摆了。现在,我只看到了资本急于退出止损的尴尬戏码。

一些 VR/AR 行业人士

Dovey | Meta, Survios, SLIVER. TV:说好的 Pixar 级别内容体验和苹果级别工业设计呢,出货了就是要等待被拆机被解构,小心被分析的底裤都不剩啊。

戴帅D.ai:都是渲染图,就算做出来了也没广泛性需求。

Chen@NOLO:不得不吃的妥协性产品,而且估计还会难产。描绘了一个大的应用场景,但是还不如语音识别的场景应用广泛。这波秀一下就行了。

星米陈修超:给创新一些宽容,一些耐心,一家饱受质疑的公司终于熬到快要发布产品了,怀疑者们如果你仔细想,阿里巴巴又不傻,一定是看过原型机后投资的,不会太差的,最大技术难点是探测真实环境光源重新在引擎中自动打光的技术,最关键是计算性能限制下的优化能力,算法很重要。

亮风台唐荣兴:奇跳一跃值得可喜可贺,有亮点,科技产品的发展会有跳跃也叫创新但不会突破发展规律石破天惊,2018年精彩了,期待对水果公司也有启发,加速水果的出手,引领AR眼镜向“iPhone”时代进发。

读者们

Paul 金坡:对于产品图,眼镜和手柄的材质反光太丰富,像是渲染出来贴到照片上的。就是说,现在是渲染出来的样品和处理过的使用效果照片。另外,什么样的这样式的眼镜,在戴着时能看见眼睛的?而且能看见眼镜片后的人脸面积太大、太清晰光亮,有因为 PS 靠想象给一个光脸照片加上去而估计错了光源的可能。

白树:很多年后,Magic Leap的创始人对中国的媒体说,我下周回国。

Margaret简:还以为不用眼镜就可以达到他们宣传中的效果。原来还是需要戴眼镜。

_Rick:还是得看到时候的产品测评说话。

King:很显然,又是投行又是科技公司领投,其真实实力不容小觑。外界质疑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不了解,恐慌;正如大家都觉得刘东强雷军说话厚道而马云满嘴跑火车一样,因为他们看不懂,不了解,恐慌。

总的说来

到目前为止,国内只能看到Magic Leap One渲染图,所有的言论都偏向与猜测,而实情需要真实体验后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99VR视界小编以为,不论Magic Leap One的外观美丑,更为瞩目的是光场成像,其自研芯片的性能有多强大,跟 HoloLens 的对比如何?单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级AR眼镜的噱头,就值得大伙等待,到时瞧个究竟。

新闻媒体更多>>
  • VR网
  • Yivian
  • 青亭网
  • 麦逗VR
  • VR陀螺
  • 魔多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