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腾讯等国内所有科技巨头们都应该立即向Facebook学习在AR/VR上的高度前瞻性布局。
对于本文主题,我两年多前就有了撰写的想法,但迟迟未能下笔。如今,AR/VR行业的加速发展,令我既激动和也焦躁不安。
当然,我也知道腾讯等国内众多科技巨头早就涉及了AR/VR业务,相关领导和负责人们也肯定相当了解AR/VR行业,而且也应该有根据各自公司的发展规划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但我想,可能大家对未来三十年的计算机科技行业的潜在颠覆性发展还没有足够深刻的认知,各公司的董事们也没有予以足够的战略性重视。
所以,如果放眼10年以上乃至20年的长远发展远景,我觉得大家已经在AR/VR赛道作出的“最佳选择”可能是错误的。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市场上的TOP10公司一直都在变化,基本上十年一次大变局,有曾经寡头的落伍,也有新兴后秀的超前,而这主要取决于有没有及时抓住机遇。
腾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很激荡,有很多关键的华丽蜕变,但也有不少惋惜的错失。如今,腾讯已今非昔比,拥有足够多的资金,拥有足够多的人才,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也足够允许腾讯去考虑更具长远战略规划的发展眼光,以确保未来十年乃至三十年都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回想当年马化腾向张瑞敏推销QQ的时候,海尔曾经是否认真思考过计算机+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颠覆性革命。
我也知道腾讯等很多科技巨头们如今都在纷纷布局ToB市场,这应该是巨头们未来十年的主战场,但如果不关注不布局AR/VR赛道,大家也终将逐渐丧失自己打下的“ToB江山版图”。因为,未来数十年AR/VR将带来的颠覆性冲击,既包括ToC大众消费市场,也包括各行各业的ToB市场,将再来一遍当下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涉及全社会全产业的颠覆性冲击。
AR/VR是计算机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浪潮,该标语由FacebookAR/VR团队的首席科学家迈克尔·亚伯拉什在2017年提出。
我们目前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历史第一次大浪潮的鼎盛时期,电脑、智能手机、云服务等已经具备超强的性能,先后推动了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科技生活体验,移动支付、移动业务、电商、新媒体、物流仓储等等,即改变了大都市,也改变了小山村。
对于很多中国成年人来说,我们切身经历了过去三十年(90年代至今)计算机科技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而这也都将在AR/VR时代再次发生,包括农林渔牧业、制造业、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建筑业、教育、科技、交通运输、零售电商、文化娱乐等等。AR/VR已经深入应用于游戏影视娱乐、工厂生产制造维修、建筑地产设计展示、交通测试培训、金融统计分析等等领域。
AR/VR,代表着第二次计算机科技文明,代表着以计算机技术为驱动的生产力发展的全方位提升。
但并不能带来独立形态的产品,这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比如,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摄像头始终还是个摄像头,集成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数据系统始终还是个信息数据系统。
当前所有未来的主要前沿计算机技术中,只有AR/VR才能做到以“全新且独立的产品形态”而存在,不需要依附于其它物品对象。3.第二次计算机浪潮的卡脖子技术
如今,受美国政府的打压,突破美国卡脖子技术已经成为国内计算机技术从业者的严峻任务,而这些卡脖子技术都诞生于由PC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主导的第一次计算机历史浪潮。但不容忽视的是,将由AR/VR主导的第二次计算机科技浪潮会再次产生众多核心关键的卡脖子技术,如果科技巨头们不严肃认真对待AR/VR领域的技术积累,未来可能也会严重受制于美国的技术管制打压。这些围绕AR/VR的技术涉及操作系统、芯片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光学技术、电子织物等等。诸如我们熟知的操作系统和芯片,Facebook已经在为他们的AR/VR设备研发自己的芯片、操作系统等。
Quest备受青睐,而且目前看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Facebook的设备依然会备受青睐。虽然我不确定Facebook什么时候会正式官宣他们的操作系统,但我预计Facebook的OculusQuest销量可能会在第三代之后突破千万级销量,相应的如果届时都能升级更新到Facebook的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千万级潜在操作系统用户量。Facebook在走类似苹果的封闭生态模式,他的硬件和系统软件都是绑定的,伴随AR/VR技术的发展,Facebook的发展规划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新操作系统生态平台的崛起,如果后续逐渐切断与Android的迭代关系,或有可能重构操作系统市场的格局。
还有芯片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学技术、电子织物等等,都会伴随AR/VR的发展,逐渐迭代积累可能成为未来数十年的卡脖子技术。相关的专利也都会被牢牢地控制在早期就已经深入研发的团队手中,这些公司包括Facebook、苹果、微软等。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很厉害了,全球领先,甚至美国都在呼吁要打败压制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人工智能还有非常广阔的未被开辟的应用范围,而不局限于机器人、语音助手、智能出行等。为了保证AR/VR实现真正的跟真实世界别无二致的复刻模拟,AR/VR的向前发展会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技术要求。
比如SLAM技术,它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有广泛采用,它也是AR/VR的核心基础技术组合,但机器人和无人驾驶领域的SLAM技术方案在实时性和精度上基本上都无法满足AR/VR提出的要求。再比如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在语音助手、多人语聊等场景中普遍应用了,但是在AR/VR中如果我们还需要去匹配虚拟对象说话时的嘴部运动细节,这又涉及到实时性以及与面部动捕细节融合的问题,这在AR/VR中都是全新的挑战,否则我们可能就会看到语音跟嘴部运动失调的情况。
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意味着对各种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稳定性、精确性、实时性、友好性以及更低低成本等一系列极高要求,目前众多在ToB行业大范围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技术要求相对AR/VR应用场景会低一些。等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于AR/VR中后,很可能就会对众多一直是面向ToB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生降维打击。当然,当前众多面向ToB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大步向前发展,甚至向大众消费市场靠拢,我们也拭目以待未来的竞争比拼。
AR/VR会催生未来数十年的众多卡脖子类计算机技术,如果科技巨头们现在就开始积极深入研究,未来就是你们卡别人的脖子,否则就是被别人卡脖子。当然,有人会说不差钱的巨头们以后买买买就行了,但这涉及很多因素,包括购买的成本、敏感核心技术的政府审批,团队的文化和态度等等。技术、产品、团队等未来的核心资产,只有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有保障,你才有更大概率确保未来数十年都能屹立不倒且持续繁荣!
OculusQuest是历史性突破”,今年10月份推出的Quest2更是让VR行业激动不已,Facebook也表示Quest2的销售比Quest1更好,众多软件开发商表示Quest2带动了他们的软件销售暴涨数十倍。
我预计OculusQuest2的销量在生命周期内有望达到300多万,而OculusQuest3可能会在2022年~2023年上市,前三代Quest的累计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这将是VR大众消费市场的进入快速发展车道的基础。另外,根据一些市场报告,OculusQuest1今年的季度性销量都开始超过具备上亿主机游戏用户基础(
待VR达到PC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普及水平,VR游戏也将全面革命现有游戏生态(我称之为传统游戏),而作为游戏市场的头部玩家,我想腾讯显然不愿意错过,更别说这还是个能同时拿下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机会。
我经常被问如今的AR/VR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为了更直观地描述出来,我们可以将大众科技消费品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极客用户;第二阶段,重度爱好者;第三阶段,中度爱好者;第四阶段,普通爱好者;第五阶段,大众消费者。
2015年以前的VR行业可以看作是处于第一阶段,代表产品是Oculus
我预计,2022年左右的OculusQuest3和苹果VR头显(猜测苹果会推出)会带领VR行业极大发扬第三阶段,接着2024年左右(新迭代相比2022年左右可能不会有太大突破)会带领VR消费市场开始进入第四阶段(普通爱好者),2025年前有望实现稳定活跃的千万级消费用户群体,VR消费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车道。
过去一年,来自彭博社的爆料跟TheInformation的爆料互相比较吻合,两者爆料都提到两款不同的设备,一款类似OculusQuest的AR头戴式设备,一款轻便的AR眼镜式设备。如果对爆料进行技术性评价,一款类似OculusQuest的AR头戴式设备几乎就可以断定它是一款具备透视AR功能的VR头显,这意味着苹果极大可能会在2022年前杀入VR头显市场。
如果苹果在2022年推出VR头显,VR大众消费市场的发展会在Facebook的基础上再次大提速,而这也意味着留给其硬件厂商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在苹果VR头显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在Facebook的持续砸钱补贴的策略下(目前OculusVR硬件都是血亏卖),如果想届时再进入这个赛道,将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而且相对成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2016年的时候,当时的AR市场还是非常不成熟,最先进的头戴式AR设备HoloLens还在探索试水市场,最先进的基于智能手机的AR解决方案Google
AR的过去、现在、未来与现实——揭秘苹果AR三大项目
到如今2020年,微软HoloLens2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独领风骚的头戴式AR产品,而谷歌五六年前就在捣鼓的GoogleTango已经彻底被苹果先后通过ARKit和LiDAR革掉了命,技术实力杠杠的谷歌犹如软柿子一样被苹果拿捏的死死的。
我们也必须客观认识到,AR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VR,甚至我们至今都还没有看到消费级AR市场的可能性。头戴式AR更是面临众多难以调和的技术瓶颈,市场各家仍然是各自为阵(比如各种光学、显示方案),未能达成共识统一的技术发展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松懈。
前面提到来自彭博社和TheInformation的爆料还有款轻便的眼镜式AR设备,鉴于目前AR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技术瓶颈和发展障碍,众多行业从业者一直在期待苹果带来奇迹,期待苹果能颠覆我们当前的认知,期待苹果带来一款能真正带领AR行业走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突破性产品。
但同样鉴于目前AR所面临的各种技术瓶颈,我相信苹果也同样还绕不开这些瓶颈,不过我也相信苹果会有智慧能恰到好处地平衡技术与市场需求,可能会推出“刚刚好”的AR产品。我猜测苹果极大概率会以普通近视眼镜、太阳镜类为基础,预计会在爆料所说的2023年左右推出一款具备一定AR功能的智能眼镜,该眼镜会采取类似AppleWatch的发展路线,最终完善成为一款功能强大的AR眼镜。
3Glasses蓝珀S2,以及来自Pico的小怪兽和Neo系列。如今,随着高配、廉价、物美的一体式VR头显OculusQuest2的推出,其他厂商压力倍增。而且Facebook不仅革了自己的PCVR产品线,还计划用OculusQuest革掉整个行业的PCVR产品线。
在Facebook砸钱提速行业发展的策略下,从全球VR行业层面是积极的,但从中国VR行业层面却有点不容乐观。2018年年底Quest1刚发布我就意识到Quest的迭代将开始稳定周期化,过去我也一直认为Facebook的第二个Quest迭代会搭配更强的配置但不会有太大的技术创新,但我没猜到Quest2会在2020年就到来了,比我预期的2021年5月提前了半年。时间的提前,配置的提升,价格的降低,三者加起来就大大加速了Facebook对其他品牌厂商的挤压,尤其是对中国厂商的挤压。站在中国应发展具备更多自主研发技术的角度,我认为对中国VR行业的技术发展弊大于利。
当然,这款高配廉价物美的头显谁不爱呢?根据
申橙咨询的“OculusQuest2对中国VR行业的影响调查报告”,绝大部分人认为Quest2会对中国VR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该报告同样显示,一半以上的VR头显硬件从业者认为自己的本土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还是在Quest2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Facebook的VR头显Quest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但是299美元的价格会给中国本土品牌带来很大压力,比如PicoNeo2通过新SKU已经将产品的价格从4399元降到了3799元。299美元是Facebook亏大本卖硬件,作为千亿美元巨头他也亏得起,微软Xbox和索尼Playstation不都是这样起来的吗。但是目前资本不青睐且严重缺钱的VR创业公司亏不起,他们也没法像Facebook那样每年数亿美金(数十亿人民币)地巨额投入,他们也非常需要VR头显硬件利润来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市场中,我们不得不面对Facebook服务无法使用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要面对中国团队融入不了全球社区的困境。中国本土已经有很多优秀的AR/VR软件开发商,我也在今年的“
2020QualcommXR创新应用挑战赛”中深入体验到了几款制作精良的作品。但我也同样发现,我们中国本土团队在Oculus商店申请发行时总是被拒绝,而且这些团队的作品确实也比Oculus商店里的很多发行作品都优秀,虽然不能说比肩全球最优秀水平,但至少也能位居中等。当然,个别中国团队通过特殊的方式获得了发行机会,比如用一个美国公司去申请发行。如果这个情况后续依然不会得到改善,这意味着我们的中国软件开发团队大部分都无法及时搭上Facebook这趟列车,这也意味着他们得想办法依靠中国本土市场维持发展。 再从消费者角度,我们确实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买到更优秀的产品,但在中国的特殊情境中这也可能会埋下苦果。首先,从大众消费市场潜力看,能解决且有耐心解决Facebook服务无法使用的消费者显然是占极少数;其次,如果本土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都得不到支持,导致无法继续维持发展,那么中国本土的VR行业将面临彻底失败的风险;最后,如果中国本土VR市场失败了,而Facebook也一直进不来,那么众多消费者就无法购买享受到VR产品,而且那些有能力解决Facebook服务问题的也还要忍受各种不友好的体验,甚至还会面临Facebook账号随时被封禁导致Quest头显无法使用的风险。我已经看到有消费者因为相关问题而选择放弃Quest。这都叫导致中国本土消费群体无法壮大起来。
好消息是,如果苹果能在近两年推出VR头显,那么我们显然能看到苹果VR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中国VR市场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并且有望带动资本市场流向中国VR软硬件厂商,但这之前中国VR软硬件厂商可能一直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甚至倒闭破产。而且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不是等苹果宣布推出VR头显时苹果才开始做VR,而是苹果早已在研发AR/VR很多很多年。如果等苹果官宣VR时才决定大举进入,就已经错失了“主导自己命运机会”的新时代先发优势绝佳契机!
在此,我也希望国内VR生态圈能多相互支持,比如软件开发商、服务集成商可以在各种解决方案中尽可能采用国内本土品牌设备,国内市场也可以多推广宣传本土精品游戏应用,有能力的消费者也可以酌情考虑支持国产平台。
你以为目前市面上的VR头显上的技术就是全部了吗?不,那还远远不够。除了这些,中国本土的众多其他关键技术也受到了严重制约。
桌面/移动计算机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二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在实际身处之地体验任何虚拟或真实的世界。AR/VR则可以提供一种模拟的三维数字体验,允许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任何虚拟或真实的世界,而不受实际身处之地约束。相比之下,AR/VR带来了模拟数字体验的维度提升和感知提升。维度提升要求能通过光学技术在显示屏上呈现三维立体图像;感知提升要求不再局限于眼部和手部运动,而扩展至全身运动,并升华了角色化身。
长远来看,维度和感知的提升要求我们的VR系统设备必须具备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追踪、全身动捕、
眼动追踪、手部追踪、面部追踪等前沿技术能力。OculusQuest已经具备空间扫描建模、空间定位追踪、手部追踪能力,未来将进一步改进提高这些能力,然后再集成全身动捕、眼动追踪和面部追踪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中国本土都是严重落后的,而Facebook在这方面已经全面领先。 中国并不是不具备相关技术人才资源,相反中国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已经非常丰富,但很多优秀人才都去了美国,为Facebook、微软、苹果等巨头工作。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在中国又得不到更好的施展,即使他们有的一些好项目,但也得不到发展。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源域科技的李子琪,他在手部触感交互领域非常专业。为了防止我被忽悠,早年李子琪找到我时,我先后找了
英特尔和 AMD的时任中国区VR负责人(技术总监级),现场检验他的原型产品、知识专业性和研发技术能力。检验结果是,他确实提出了非常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遗憾的是,他的项目一直缺钱缺人,以致于他项目进展相当缓慢。 MagicLeap等代表性产品都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两三千美元的消费成本极高。像MagicLeap、Nreal这样的公司,起初都大张旗鼓要瞄准消费市场,但这些年市场已经证明基本上都没啥进展,MagicLeap更是高调宣布全面转型ToB市场。
中国本土也有非常多AR设备产品,相比HoloLens和MagicLeap,它们的整体技术水平稍逊,但很多也非常优秀了。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力,但也没有像VR行业OculusQuest那样的令品牌商备受“物美廉价”竞争压力,比如AR品牌影创。可能有人会拿个别指标来强调某些产品的优秀,对此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所有都是各方面的权衡结果,这也是为什么AR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迄今还没有统一的共识。
跟VR行业一样,中国本土AR行业也极其缺少资本的支持。有人曾跟我说,江西多少多少亿支持AR/VR产业,我笑着回答说这远远不够。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点AR/VR行业话语权,你需要投入多少呢,尤其是研发上。
AR/VR已经成了科技巨头的战场,微软HoloLens、FacebookOculus都分别投入了数十亿美金(数百亿人民币),但仍无止尽,因为AR/VR行业还有太多的技术瓶颈没有解决。保守估计Facebook每年在AR/VR的投入都是5亿美元以上。而已经陷入发展困境的MagicLeap都已经融资了近30亿美元(折算近200亿人民币)。所以我说,如果江西把百亿资金全部都砸入一家公司,可能还更有机会成功。
我也经常碰到消费者或从业者拿本土AR/VR创业公司品牌作对比,数落他们如何如何垃圾,甚至有个别具备极客精神的爱好者豪言要做出吊打这些品牌的产品。但是,当他们尝试去推出一款合格的商业产品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最终也不得不作出各种取舍平衡,搞出了一款他们曾经眼中的垃圾产品。
事实上,这都是因为中国本土AR/VR行业的资本和人才非常有限。对于很多本土品牌,能做到已有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多本土品牌都尽了非常大的能力去研发攻克技术(尽管最后可能源于市场竞争压力导致被迫失败),而不像某些公司一心只等拿来主义。在科技巨头的游戏规则下,中国本土AR/VR品牌实在是太难了。
如我上面所说,中国本土AR/VR很可能会全面失败,这将是中国在未来数十年核心计算机技术上有机会实现自主掌控的严重损失,也是有意布局未来数十年计算机科技发展的中国科技巨头们的重大损失。
映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