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携手拥抱VR+ 共同开启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启幕,VR网也抵达现场为大家带来更多报道。
由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主办的虚拟现实+文化旅游专题论坛上,我们见到了北京黑晶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徐强先生,就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旅游行业的融合进行了探讨。VR网整理如下:
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咱们VR+文旅的论坛。其实我这次过来分享,本来跟诗雅定了一个名字,叫做VR文旅的那些坑,后来诗雅跟我说你这么起题目会挨揍的,后来我就改了名字,叫做实战分享。实景上黑晶是一个古典派的创业者,我们也在VR领域里面探索了很多方向,我们探索的众多方向里面唯一走通了商业模式的一共有两个VR+,一个是VR教育,一个是VR旅游,都是具备可以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其他的都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走。
但是因为黑晶不具备一些运营的基因,我们在两个项目里面选择了VR教育作为主打,但是在VR+文旅这个领域,我们大概花了两三年的时间进行探索,也有很多实战的操作,所以说今天就把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的一些实际的心路历程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大家看到的好多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东西了。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们对于文旅有一个判断,包括刚才易讯也分享了,旅游本质上就是吃住行娱购游,整个业态上就是这几块。我们的探索尝试还是很实际,古典派想的就是怎么赚大钱。所以说在旅游市场里面我们一直在想,我们能够为未来的旅游升级改造提供什么服务。因为中国现在大多数景点都是观光游,其实吃住行娱购游都不完整,也没有在这个基础上把流量进一步变现,我们在想VR可不可以做一个新的业态,人过去之后通过我们的业态再增加营收。
我们第一个探索尝试比较大,叫做穿山甲重沉浸综合性VR主题公园。别人在购物中心开主题公园,我觉得有问题,当时我们是最早喊出来要在购物中心开主题公园的,但是我感觉好像隐隐约约有点不对,我及时悬崖勒马,他们只要在购物中心开大型主题公园的赔得都是挺多的。后来我看明白了,有一个问题,购物中心的地租非常高,而且VR成人复购率非常低,而且购物中心的场景都是属于高频刚需的,所以我就把眼光转向了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人群非常有意思,出来玩的都是一些刚性的人群,而且你不用考虑复购率。中国人出去旅游有个特点,举个我家里的例子,我丈母娘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抠的人,但是出去旅游,去台湾买什么红珊瑚,跟我媳妇买了接近十几万的红珊瑚,让我感觉出去之后她们的购买力就是一个bug。你只要东西包装好,有个主题,去体验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们就定了一个文旅市场。
当然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中国大多数文旅景区从业态设计上80%都是错的,包括现在的一些小镇死得非常惨。文旅项目的规划需要运营、文化挖掘、整体规划设计、科技,是一个文化科技融合的东西。
我们第一个尝试搞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文化+科技,我们感觉传统游乐园和主题公园的VR化改造迫在眉睫,中国有2000家以上的类似方特这样的公园,他们一定会进行VR化改造。而且中小型出题公园作为城市配套在购物中心中也即将崛起,我们感觉这个市场还是很好。我们做的业态叫做2500平,维护人员几个人,再算了算细账,最后还有其他衍生品的消费。
我们叫做地表最强的娱乐设施,当时搞了这个,还把这个2500平怎么分布做了,这个作为一个产品去推。后来很快我们就碰到了问题,里面有好多模拟器,各种娱乐设备往里面怼。大家知道在景区里面不可能让你增加大的建筑,一件事情就把我们卡得死死的。刚才看到易讯分享在景区里面摆个摊,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只能有临时性的建筑给你们用,不可能拿出2000平给你玩。能拿出2000平给你玩的都是新建的景区,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离最终开业至少有两三年的时间,你等不起。
我们觉得大型主题公园这条路在传统文旅里面搞不定,后面我们也进行了第二步的尝试,我们又除了一个VR超级景区,刚才我看到易讯也用了这张图。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又把它做成一个小的东西,我们在思考几个问题,VR能给文旅带来什么?高度沉浸的体验,未行先知,身临其境。我们在看很多历史古迹的时候都是看热闹,其实对真正的历史看不到、了解不到。我个人认为中国出去旅游的人,极少数能够触摸到历史的美,比如说天安门,我们光看到毛爷爷的照片放那了,他触摸不到华表是明朝的,不知道历史事件,这些都可以通过VR实现。再一个思考就是VR能否作为一个热门的科技业态引领。
我们想了几个产品,VR虚拟旅游、VR重沉浸、VR/AR科技旅游产品。这是戴上头盔的风景,因为这个我们还组建了一个当时最好的硬件团队,我们花了好大力气改装定做了一个拍全景的无人机,我们拍了好多山,我们还做了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很有意思。我们在都江堰和张家界也是摆摊,20个头盔,本来觉得这个很low,跟我们想做的高大上的主题公园是两个方向,但是国庆节7天,下了3天雨,还剩4天,大概有1050个人体验,这几天就收了5万块钱。而且里面的内容我们自己觉得拍得也一般,就是飞机上去跑了跑,加了点什么字、三维特效。这个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模式,这种很灵活的方式有一个非常好的盈利点,而且它是具备可复制性的,因为我们考虑的是赚钱。如果说我在很多景区都设置这样的点,这个量能够每年保持持续盈利。
但是后来这个模式也发现了问题,当地合作运营方收现金,到了他账上再分我们就很难。后来我们又做了一套测试,我们做了一套扫码支付,只支持微信和支付宝,只有我们系统后台收到钱再给他们,实时分成,确保我的合作伙伴不会耍赖。
后面我们开发完这套系统之后又用了两个东西来做测试,这是做了两个频效比较好的小产品,这是一个加特林的设备。这个设备有个好处,猛得很扎眼,占的地方非常小。我们把这两个东西在一个四线城市做了一个试验,这个东西已经加上扫码支付了。我们在淄博,而且是在元宵节灯会,只开半天,我们留了两个很low的标准展位,测试一天能收多少钱。那几天还是蛮开心的,每天平均收费在600-1000之间,感觉每天钱袋子里面落钱的感觉非常好。这个模式算是走通了,如果说按照这个方式复制到各个景点,完全靠数据化运营,如果这个设备经营好我就放这,如果经营不好我就拿回来,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好的事情。
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这个过程里面人力成本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成本,因为在元宵节的时候请个人每天还要给他几百块钱,我一共收600-1000,分出去我又觉得很心痛。后期我又探索了一个无人值守的VR体验,再把人去掉。
我个人认为,经过我们的探索,我们探索出来最终的模式其实就是用这种小而美的,每个景区里面占个摊,强运营的方法来做这块生意,这是我们探索出来唯一一个靠谱的,而且是现金流业务。卡好了每个景区的点之后,这个事情我觉得可以做到非常大。而且它如果在每个景区都能够把内容做出来,反向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中国景区内容库,这个可能还会带来其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这是我们在探索过程里面我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成功的。后来为什么这个事情我们没有做呢?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整体战略上来讲,我们探索的一共是两个事情,一个是VR教育,一个是VR旅游。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公司不是一个具备运营基因的公司,让我们天天守着这个摊收钱或者全国各地谈景点,这不是我们的基因,所以我们没办法,我们必须得专注,所以就忍痛停掉了。现在我们的展位上还有一个大的机械臂,也是为VR旅游准备的,它能够完美地替代过山车所有的重型设备,一个大的KUKA机械臂,现在已经变成了历史遗产。但是整个来讲,我们这个逻辑走通了,而且我们感觉这个完全是一个现金流的生意,整体如果把景区占下来的话是非常好的。
它还有一个市场上的问题,最早我们去河南谈过景区的事情,最早暴风跟当地的合作方签了大概20多个景点,包括少林寺,但是后来这个事情好像没搞。也就是说目前来讲,景区里面以这种商业模式来做的,现在处在一个谁先占谁先占到的阶段,如果把这个景区签完之后,基本上别人都进不去了。但也有问题,中国北方景区淡旺季非常明显,所以在运营上我们可能更喜欢在南方,一年四季都有人玩的地方。刚刚我讲的是对成熟景区的VR运营的思考,这个是真正能够收钱的,因为你收景区的钱相对来说比较难,只有跟景区合作运营收游客的钱比较现实。
还有一个机会,现有的主题公园和新建的主题公园整体设计上的改造,但是这种项目作为VR公司来讲又比较难,难在于我们当时推整体方案的时候客户非常激动,我们做的整体策划很漂亮,但是到了整体阶段,回来很难拿整体方案,策划方比较吃亏。这也算是我们在文旅行业里头探索的大概这么多,做了这么多试验,我们得出来的这个部分的一些经验。其实这块最大的蛋糕还是共同赚游客的钱,比如说给游客做信息化也好,做这些提升的话,如果你把景区作为一个B端收他的钱,这个量还是非常有限,但是一旦你搭建好一个个印钞机,每天都能听到支付宝、微信收钱声音的时候,这个现金流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大概做过测算,每年只要是人流量过100万的景区,他只要给你的位置不是很差,是在一个主干道上的话,基本上每年都会产生不错的营收,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后台以租赁的形式,他也不收我们房租,前期的硬件投入省了很多成本。这是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非常好的模式,但是不太有人去做的一个领域,我觉得这个机会还是蛮大的。其实我们可以把我们手里面一些存量的产能,没事去飞一飞,飞完了以后放头盔里,别看low,但是真的很挣钱,而且这个做大了之后景区资源将会是非常好的。现在作为VR内容生产来说,纯视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门槛越来越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这是我们当时做的商业化尝试,我们负责给他们做内容,包括做的摊的整体设计。这个就是在不同地方搞的,也是针对做小而美,核心就是一点,提高频效,降低成本,设备要抗造,通过这个吸引人参与。这个都是我们大概一两年前的东西,当时我们跑到海南旅游委,想把海南的景区拿下来,结果想得很好,发现海南的景区基本上不归旅游局管,都是已经私人化了,所以需要单个地跟他们去谈。后来发现景区也分为好几种,真正有钱的景区是不喜欢跟你合作运营的,你项目好他直接买,不差钱。三亚有一个岛,相对比较荒凉,没什么人,他们想你把设备拿过来,我给你分成。但是我们不干,放过去我们的设备就丢那了。这是我们在实际市场操作里面会碰到的一些问题,这些也跟大家去分享一下。
但是整体来讲,我们对VR+旅游的市场整体看好,因为VR这个技术的特点其实就是带给你沉浸式体验,基于它这个核心本质,我们认为它在教育、娱乐、旅游方面,它是应用前景最广阔的,而且目前也是在中国文化旅游整个大跨步发展的过程里面,也将是一个能够产生巨大市场的部分。目前VR行业界并没有出现能够抓住,或者说针对这块市场要推出的好的模式和解决方案,这个蛋糕摆在那,大家吃不到,现在有这个问题。我希望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这些小小的分享和探索能够给在座的诸位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