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老梗变身真人电影 网络亚文化如何走向主流

2018-02-14 02:59:13来源:VRZINC


亚文化如何打破桎梏走进大众的视野?在拥有庞大受众的基础上,能够折射出当下的社会现象,然后引发用户对于某种社会现象的正面思考。

近日,《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正式公开了真人电影化的宣传PV。早年混迹于二次元社交圈的同学看见这个消息,可能感触颇深。《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这首歌在当年已红极一时,甚至“每天回家都能看到XXX在装死”的句式也广泛出现在当年的贴吧论坛中。

本该成为时间眼泪的老梗在八年后突然真人电影化,从亚文化融入到主流文化中,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将小众文化打造成IP的潜力,然而这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吗?

流行梗的背后寄托了大家的理想

对于这个梗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家对这个梗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初音未来演唱的《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这首歌,但其实在这首歌的背后也有着一个小插曲。

故事缘起于2010年7月17日出现在“Yahoo!知惠袋”上的一个帖子,有一位叫做“kkajunsky”的网友向大家询问说:“每天回家就看到老婆躺在地上装死,她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个听上去很奇葩的问题激发了很多网友的回答欲,并且回复的画风都是清一色的“有这样一个能够带来新鲜感的老婆真是幸福”。

我们暂时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所引发的对此场景的想象却十分温馨。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有一位每天都能带来新鲜感的人在身边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存在。

无我VR 聚合新闻

由于描绘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理想婚后生活,这个问题很快便发酵成为了热点之一。在6天之后,网友ほぼ日P根据这个帖子,使用Vocaloid中的初音音源创作了歌曲《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动听的旋律和无厘头的PV很快地让这首歌在niconico上的播放量超过百万,并引发了大量二次创作。

什么样的亚文化才能成为主流文化?

在网络中每天都会有新的网络文化诞生,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停留在小众的亚文化圈,真正能打破次元壁走向主流文化的少之又少。

在2005年成为日本现象级话题的《电车男》可以算一个。在2CH上,有一名叫做“电车男”的宅男详细地记录了他和老婆“爱马仕小姐”相知相识的过程,在当时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并开始帮这位宅男出谋划策。

 无我VR 聚合新闻

在帖子成为话题的几个月后,根据原贴内容、网友间充满网络语言的对话和ASCII艺术涂鸦的留言纪录被集结成书,之后相继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话剧等,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轰动。

从《电车男》和《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成功IP化的例子,我们不难总结出能走向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特征:

首先是便是具有话题性,能够吸引用户的关注度。人们往往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周围的事情产生共鸣,相对也更能激发出他们的讨论欲望。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魔兽世界》吧里的一大高楼“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标题意义不明的帖子在短短的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而这场贴吧文化狂欢的背后则隐藏着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玩家内心对家庭的愧疚感。

然后就是要符合目前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亚文化,都包含着人们对于一种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近年来有许多在网络上产生的文化略显低俗,这也就限制了它们走向更广阔的圈子。

最后便是能够引发用户对于某一社会现象产生正面的思考。跳脱于本身的文化之外,用户可以见微知著引起更积极的思考。拿《每天回家都能看到我老婆在装死》举例,在日本社会,女性结婚后大多选择回归家庭,仅仅靠着丈夫一人工作养家。积年累月就会导致丈夫因工作烦恼而忽视了家中的妻子,妻子则会因为得不到丈夫的关爱而选择用其他的方式排解寂寞。这个梗中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引发了用户对于婚后生活该如何调剂的正面思考。

网络上有许多的流行文化虽然很火爆但始终登不上大雅之堂,其中的原因便是他们缺少了情感附加值这最重要的一环。“金坷垃”作为网络中的一个流行语从2009年一直火到了现在,但它仍然逃不开“鬼畜”这个小众圈子,正是因为它的背后缺少了这层附加值,在笑过之后引发不了大家更深层的思考。

亚文化能在中国突破次元壁吗?

网络流行文化在中国很长时间都是作为一个亚文化存在的,最早的时候很多人都一股脑地认为亚文化就是不入流的文化,是主流文化看不上眼的存在。虽然这个现象在几年有所转变,但仍然改变不了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观念。

那么在中国,真的没有将小众文化打造成成功IP的例子吗?

其实是有的,《失恋33天》作为2011年的票房“黑马”,用不到900万的投资成本换回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作者鲍鲸鲸在豆瓣上发的帖子改编而来。

鲍鲸鲸用日记的形式将自己失恋后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日复一日的更新中,网友从普通的旁观者逐渐变成了朋友般的存在,开始关心起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网上引起的巨大反响也让出版商看到了商机,把它改编成了小说并先后翻拍成了电影和话剧。

当年豆瓣还属于一个小众的社区平台,网络文学也不如现在那么成熟。而《失恋33天》却能成功从小众平台走向大众的视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将网络流行文化打造成IP的潜力。

自从IP的概念在国内走红后,从影视公司到游戏公司,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商都在抢IP。一阵哄抢过后,市场上的优质IP越来越少,这时候寻找和打造优质IP便成为了这些厂商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比起好好沉淀下来打造一款IP还不如直接从市场直接找来的方便,所以市面上才会出现许多披着IP的粗制滥造之作。从这个角度来讲,从亚文化切入打造IP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漫威主画师Walter.A.McDaniel在谈及IP时曾这么说:“IP只是一个载体,用户通过它去了解IP以及IP背后所代表的普世文化价值观,内容在不同的时代会发生变化,但文化、价值观是会永远活下去的。一个作品如果没有形成文化层面的效应,就很难称之为一个成功的IP。

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得出优质IP的定义:能引发用户传播的优质内容、足够多的衍生空间、能形成差异化和一定的受众基础。能够走向主流的亚文化满足了四项中的前三项,如果再此基础之上再添加上情感的附加值,完全有称为优质IP的潜力。

投资IP虽是红海,但把亚文化打造成IP确是一片蓝海,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贾君鹏”之流大电影的上映呢?

新闻媒体更多>>
  • VR网
  • Yivian
  • 青亭网
  • 麦逗VR
  • VR陀螺
  • 魔多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