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VR技术的专业报告 引发业内关注
在经过前几年的媒体过度消费、资本扎堆涌入后,2017年的VR行业似乎陷入了沉寂期。人们不禁要问,VR行业还有未来吗?99VR视界告诉大家:答案是肯定的。
9月14日,首份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VR技术的专业报告《VR心潮》在京发布,报告分为心临其境、VR影响心理认知、生理与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社会共四个部分,由腾讯研究院S-Tech工作室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李峙研究组联合发布。
VR技术用于医疗效果安全可控
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程明霞表示,尽管VR当前仍处于相对沉寂的阶段,甚至研究VR的专家远不及研究AI专家的数量多,但是通过梳理会发现,VR在医疗、娱乐、社交、游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其中,目前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华盛顿大学人机交互技术实验室此前的研究发现,与没有玩VR游戏的受试者相比,沉浸在虚拟现实中的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要少一半。整体而言,患者声称可借助VR减少60~75%的疼痛。在接受完一次VR治疗之后立即询问,患者声称可减少30~50%的疼痛。作为对比,吗啡的平均镇痛效果也才30%。
VR甚至可以制造类似濒死体验,来降低用户对死亡的恐惧。S-Tech研究合伙人、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十百人研究员李峙介绍说,很多人都害怕死亡,这是人之常情,但研究发现,许多拥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幸运存活下来后对死亡恐惧会明显的下降。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腾讯研究院S-Tech特约研究员严晨毓表示,通过VR技术有望把康复训练方法和行为学治疗这两种传统自闭症治疗方法相互结合。
据严晨毓介绍,2014年,英国纽卡斯大学做了一项震惊全世界的研究,他们为了治疗孩子特殊恐惧症,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仿真的场景。这套系统的环境接近真实的场景,孩子在这种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过天桥的训练。这项实验中的9个孩子在30分钟的训练之后,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并且回到真实场景中,他们也敢过天桥。12个月之后,研究者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回访,发现治疗效果还在持续。
“VR环境具有高可控性和安全性,而这一点传统的治疗则难以做到。”严晨毓说。
VR或将成为下一代内容载体
由于VR所带来的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因此VR被期待成为未来重要的内容载体。依托谷歌、微软、三星等科技公司的VR设备和分发平台,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卫报等一批老牌媒体在新闻编辑室内增设VR部门、制作360全景新闻和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并涌现出诸如《丰收的变化》、《流离失所》、《6×9:单独监禁牢房的虚拟体验》等一批优秀的VR新闻报道。
这些VR新闻作品都带来有强烈的现实关照精神和反战倾向,如在《6×9:单独监禁牢房的虚拟体验》中,用户不仅能够亲身感受犯人的痛苦,还能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那些看不见的犯人在尖叫、呻吟、拍打着墙壁,旨在推动英国监狱改革。
在《流离失所》中,用户通过滑动屏幕或借助谷歌眼镜,便可将那间被战火摧毁、触目惊心的教室全景尽收眼底,从而获得一个在叙利亚战争中颠沛流离的儿童所遭遇的苦难。
发布会上,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VR作为未来媒体的三点可能性。其一,是VR能够连接人与环境,其二,VR帮助人们实现对现实的把握、观察以及认知,其三,VR可以提升人对世界的可控性。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向阳认为,很多日常素材用VR看之后,实际没有任何的新奇之处。VR对新闻业来说是一个甜点,是一个甜品,你不能天天吃鱼翅,不能天天恐怖情绪上升,心脏会受不了。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媒体系博士后丁妮表示,传统电影当中,观看者是一个第三视角的旁观者。电影情节的设计跟观众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在VR电影当中,观影者很多是通过第一视角来观看影片,他是作为一个角色参与到影片剧情里面的,他并不能产生真正的互动,但是他可能会让观影者产生代入感的感觉。
不过,VR技术在新闻业和影视行业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的阶段,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政华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用户接受VR技术需要有一个过程;其次,当前VR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眩晕感等;再次,当前VR头盔、眼镜等硬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阻碍了近一步普及;最后,内容公司仍在探索VR内容的商业化模式。
北师大数学媒体系博士后、影视心理学博士丁妮所做的VR电影研究,则尝试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除了在技术处理、观影方式上的巨大不同外,丁妮强调,她更加关注VR电影的用户观影体验。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李泽宇还介绍了VR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由于VR带来的强烈的沉浸感,容易给用户带来“心流体验”,全心投入于自己当前的活动,忘记周围的环境,感觉到时间变慢。李泽宇认为,如果一个学习者能够通过这样的VR游戏,进入到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他的学习效率肯定是惊人的。
如何防范VR负面效应有待解决
发布会上,来自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李峙除了介绍了VR带来的机遇之外,还提到了VR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晕动症可能给人们带来生理上的不适,VR中的空间压缩和暴力行为,也将对人们在现实中的认知与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李峙表示,和关注VR沉浸感的人不同,李峙及其团队更加关注VR的临境感,由于虚拟现实的临境感非常强,当一小朋友看到有这种形象的暴力行为的时候,VR影响就会比传统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影响要大得多。
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挺伟认为,身临心境这个境,在艺术里面叫意境,中国文化特别强调意境,比如说我们中国画的留白,不会填满,VR是全视野的,这种东西对人类是需要的。我们需要空间,我们让科技和艺术结合,看到你没有看到的,看到你没有想到的,同时还留有我们自己的空间,让我们有更多的创造力去感受艺术,感受文化。为什么要在VR的沉寂时期对它保持关注呢?程明霞告诉记者,“是因为VR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而真正的技术革命,必定是与人文与社会相适应的。”
99VR视界认为:近期发生的“陕西榆林孕妇自杀”、99公益日自闭症“一元画”等社会热点事件,激起了人们对于分娩镇痛、自闭症治疗的关注。而这些目前看来令传统医学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VR中却分别存在相应的VR镇痛技术和自闭症缓解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与VR技术相关,也和VR临境感带来的心理机制变化有关,如能多加利用,将有可能造福更多群体。